规培首页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培招生简章(预报名)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培招生简章(预报名)
报名截止:已结束

你们逐梦而来,我们筑梦而行

你们不惧挑战,我们许你锤炼与成长

来吧,在这点燃希望的火种

成为一名光荣优秀的医生

护佑人民健康

 

 

国家级住培基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现面向社会公开招录2022年第一批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欢迎您加入医院的大家庭,厚积薄发,乘风破浪,绽放更美好的青春。

医院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癌症中心)是广西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与康复为一体的省级肿瘤防治研究机构和国家三级甲等肿瘤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和“一带一路”国际肿瘤防治联合培训基地,是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和博士授权点、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广西临床医学人才小高地基地之一,是广西肿瘤防治研究中心、肿瘤人才培训中心和肿瘤医学信息中心,是广西抗癌协会挂靠单位。肿瘤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肿瘤专业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2022年,医院进入“一院两区”(青秀院区、五象院区)协同发展的新时期,其中五象院区计划在年底投入使用。医院正行驶在发展的快车道上,焕发新生活力。医院高度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始终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临床能力为核心、以临床思维为引领的原则,形成多元化、分层递进式临床教学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学生基本操作、临床思维、人文和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医生。

 

基地介绍

医院现有四个住培专业基地,分别为外科专业基地、放射肿瘤科专业基地、麻醉科专业基地和放射科专业基地。各住培专业基地实力雄厚,师资优越,正在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高质量医学人才。

 

外科专业基地

基地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专业基地共有肝胆胰脾外科、胃肠外科、乳腺外科、骨软组织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头颈外科共8个亚专科,总床位551张,手术室总建筑面积达1000m2 ,独立手术间12间。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临床科室,是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广西临床医学人才小高地、有2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学科门类齐全,实力强劲。

 

肝胆胰脾外科是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心科室,广西肝癌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学科。胃肠外科拥有广西胃肠肿瘤研究中心、广西结直肠癌医学研究中心、广西结直肠癌转化医学实验室等平台,是中国抗癌协会胃肠肿瘤培训示范基地。乳腺外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乳腺癌治疗技术指导中心,广西乳腺癌诊疗质控挂靠单位,广西乳腺癌治疗中心联盟和乳腺癌MDT联盟牵头单位,乳腺疾病诊疗标准化及微创旋切手术培训基地。

 

学科在全区乃至全国的外科学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长期以来一直积极推动全区整体外科学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微创技术、肿瘤规范化诊疗技术、疑难危重疾病诊疗技术等特色技术区内领先,部分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师资队伍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学长期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级各种教学任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充足,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外科专业基地现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40余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2人,广西高层次人才(D层次)1人,广西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139”计划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1人,八桂青年学者1人,广西青年科技奖2人。基地共有指导教师92名,其中硕士学位以上80名(87%),学士学位12名(13%);正高职称29名(31%),副高职称43名(47%),主治医师20名(22%)。

 

 

科研成果

 

基地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近3年来共发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共19篇文章被16个国内外专业诊疗指南/共识或教科书引用。先后获得1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4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特色教学活动

 

 

聚焦 · 两会

 

放射肿瘤科专业基地

基地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肿瘤科是广西历史最悠久、设备最完善、技术最全面、规模最大、设置最齐全的肿瘤放射治疗专科,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肿瘤学)的重要分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肿瘤学)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区域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放射治疗专业唯一的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广西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广西医科大学放射肿瘤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队伍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154名。医师团队42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1人,讲师(主治医师)1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护理团队67人,主管护师以上25人;医技团队45人,中级职称以上21人。科室具有博士学位医师比例达70%,学科护士具有本科学位比例65%;拥有中青年学术骨干17人,院级名医名护4人,多名业务骨干曾先后前往美国、新加坡等地进修。

 

 

科研成果

 

近5年来,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子课题1项,广西科学基金、广西教育科学重大项目及广西医疗卫生重点项目等省厅级资助课题50余项。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高质量SCI论文63篇,主编专著2本、卫生部视听教材1部,参编专注、国家级规划教材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7本。

 

 

特色教学活动

 

 

 

 

麻醉科专业基地

基地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手术部创建于1984年,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临床科室,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麻醉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广西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广西麻醉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厅级)等平台,入选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优势培育学科,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脏器保护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西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单位。

 

 

师资队伍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76名。医师队伍25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6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名,主治医师(讲师)6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7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广西 “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139”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护理队伍51名,其中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19名。

 

 

临床特色

 

科室主要开展胃肠外科、肝胆胰脾外科、乳腺外科、头颈外科、胸外科、骨软组织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和妇科等各类手术的麻醉、手术后疼痛治疗、晚期癌痛治疗、门诊无痛内镜诊疗、无痛介入诊疗等临床业务,对危重、疑难、特殊病人的麻醉和并发症处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年麻醉手术量逾万台次。学科坚持以临床为根本,不断努力提高麻醉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行首席专家负责的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针对不同病种设计不同的麻醉技术标准和服务流程,创建严格的麻醉质量控制体系,为广大患者的麻醉手术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学科首席专家潘灵辉教授带领下,在国内创新性提出并创建了以器官保护、疼痛管理为核心的“围术期全程关护治疗模式”,构建了多学科协作的“围术期一体化诊疗服务体系”,有效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创建了“晚期难治性癌痛的多学科多模式治疗的规范体系”并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有效解决癌痛患者的痛苦,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此外,已成熟开展多项省内领先的临床技术,包括:单肺通气麻醉技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实时监测、可视化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技术、超声支气管镜的麻醉、超声技术在围术期中的应用、稀释性自体采血技术等。

 

 

科研力量及成果

 

学科是广西麻醉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广西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广西围术期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自治区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占地面积超1000平方米,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总计价值超2000万元,拥有一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科研团队。重点研究方向有围术期重要脏器功能维护、麻醉与镇痛策略对癌症预后的影响、晚期癌痛的多学科多模式精准治疗等。科研团队聚焦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以创建区域领先、辐射东盟、基础与临床结合、服务与创新并重的围术期医学研究中心为目标,以“严谨科研、孵化创新、临床转化”为理念, 努力建成区域内领先的围术期科研创新基地,引领区域内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的发展。

 

近年来,学科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省厅级项目30余项,受资助科研经费超500万元;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广西卫生厅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著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著60余篇,中华系列杂志发表论著10篇,中文核心期刊论著36篇;主持或参编著作7册,多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特色教学活动

 

 

 

放射科专业基地

 

基地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影像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学)的重要亚专科,广西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广西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广西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医学影像科)、广西肿瘤分子影像学研究重点(培育)实验室及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疑难病会诊平台广西南宁影像会诊中心。 

 

 

师资队伍

学科现有医技人员85人,其中医师38人、技师(含工程师)28人、护士18人、药师1人;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8人、中级职称33人;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3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广西十百干人才”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学科多名中青年骨干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访学、攻读学位。

 

 

临床特色

 

医学影像中心由放射科、核医学科组成。具备全面开展肿瘤及其相关疾病影像诊断项目的综合能力,肿瘤影像学技术居广西领先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主要开展的诊疗项目包括:全身各部位的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和造影检查(包括食道、上消化道、全消化道造影检查,钡灌肠造影检查、尿路静脉下行造影检查、尿路逆行造影检查),乳腺钼靶摄影检查,乳腺锥光束CT检查(CBBCT),全身各部位的CT、SPECT、PET/CT、MRI扫描以及相应的功能影像学检查和特色检查项目(能谱CT成像、低剂量CT筛查、肺动脉CTA、心脏冠状动脉CTA、CT灌注成像、MR灌注加权成像、MR动态增强成像、MR扩散散加权成像、MR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磁共振血氧依赖水平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磁共振全景成像、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等)。

 

科室拥有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PET/CT(GE-Discovery 710)1台及日本住友回旋加速器(HM-10HC ) 1台,锥光束乳腺CT(CBBCT)1台,多层螺旋CT 2台(GE-Discovery HD750 128排宝石CT一台、西门子Sensation 64排CT一台),超导磁共振3台(西门子-AVANTO 1.5T磁共振一台、联影光梭1.5T磁共振一台、GE-Discovery 750w 3.0T磁共振一台),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GE-Definium 6000)1台、胃肠数字造影机(AXIOM Iconos R200)1台、乳腺钼靶机(荷兰普兰梅CR)1台、移动DR(GE XR220)1台、SPECT/CT ( GE-Discovery VH ) 1台。

 

 

科研成果

 

学科以鼻咽癌、肝癌、乳腺癌以及相应的分子影像学为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在研国家级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在研省级科研项目19项,目前,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就唾液腺放射性损伤诊疗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研究。历年来,学科共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中华放射学杂志》等国内核心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国际主流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主编一部《PET/CT经典病例图谱》,参编出版著作6部,分别为《实用鼻咽癌临床诊疗学》《Clinical Oncology临床肿瘤学》《头颈部影像学—耳鼻喉头颈外科卷》《肝胆胰疾病CT、MRI诊断》《头颈五官病变CT与MR对比临床应用》《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头颈分册》。

 

 

特色教学活动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规培信息汇总
全部评论
最热
最新
暂无数据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