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首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报名截止:已结束

按照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专培”)制度试点总体安排和招收工作通知要求,现将我院2022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培招收简章介绍如下:

一、招收原则

    公开公平、自愿参加、双向选择、择优录取

二、招收专科及名额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3人

三、招收对象

1.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取得合格证书并自愿参加专培的临床医师,专培招收来源见附表。

2.以往未参加过住培但已经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临床医师,根据工作需要、取得单位同意后,可自愿申请参加专培,申报专科应与本人所在的临床工作岗位相符合。

附表   专科招收来源及培训年限

专 科

招收来源

培训年限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完成内科住培

3年

 

四、志愿填报

申请者登陆中国医师协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平台,实名注册并完成填报。网址为:https://st.ccgme-cmda.cn/login.html。

五、时间安排

1.志愿填报:2022年7月30日-8月5日

2.招收录取:2022年8月17日-8月24日

3.考试时间:2022年8月17日(8:00-17:00),招收考核统一开展(理论考核和临床综合能力考核),考试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南路8号朝阳医院教学楼506智慧教室。

4.人员报到:2022年9月12日上午9点

报到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南路8号朝阳医院教学楼604教室。

经考核合格后录取的培训对象需按照要求如期报到。逾期2周未报到者,不予录取。无故不报到或报到后无故退出者,3年内不得再次报名参加专培。

【特别说明】单位委派培训对象报到时应携带与委派单位和培训基地签订的三方培训协议书。

六、待遇保障

1.按照国家和北京朝阳医院专科医师培训管理规定,外单位委培对象培训期间补助等同本院同等条件培训人员标准(第一年8000元/月,第二年9000元/月,第三年10000元/月),遇不可抗拒因素发放标准根据我院统一标准执行;

2.夜班费、加班费等同本院职工标准;

3.为外单位委培对象提供每月1000元的住宿补贴。

七、专科优势

见附件

八、联系方式

(一)教育处(职能部门):李老师,010-85231560。

(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试点专科:姜纯国,电话:13718886517;邮箱:jiang_cg@126.com。

(三)专培管理平台技术咨询:400-001-808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22年7月27日


附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简介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我国呼吸疾病防治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在我国呼吸病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学科创始人翁心植院士的带领下,几代人励精图治,依托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呼吸疾病研究所,学科已发展为呼吸医学领域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现代化诊治中心与人才培养基地。现任科主任施焕中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多年一直从事肺部免疫相关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

本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重点专科、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WHO)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北京市呼吸与肺循环疾病重点实验室以及北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家学术机构设在本学科。本学科还是中国医师协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设示范基地。

一、人员结构:

医生:67人,其中主任医师23人,副主任医师16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4人。护士:140人,其中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16人。技术员:11人。

二、科室规模

本部床位数:219张,其中RICU16张,普通病床198张,睡眠床位12张。

三、医疗特色

本学科在重视各亚专业的均衡发展以提升三级学科综合实力的同时,结合国家需求、当前呼吸学科发展趋势与自身特长,在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呼吸系感染与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临床戒烟干预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膜纵隔疾病诊治等多方面形成了自己显著的临床特色。

四、教学工作

科室每年承担约100名本科生、15~20名硕士生、4~6名博士生的教学任务;合作培训部每年以接受进修方式完成约80名呼吸专科医师、30~40名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及30~40名呼吸内镜专科医生的培训任务。RICU为中华护理学会、北京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我国呼吸治疗师培训基地之一。

五、科研工作

2009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近20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分课题1项,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1项,省部级课题33项,总经费共5794万元。2008年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在国际主流医学杂志: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柳叶刀(Lancet)、循环(Circulation)、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欧洲呼吸杂志(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美国胸科杂志(Chest)及危重症急救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等发表多篇文章。

六、学科特色

(一)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开展NPPV治疗呼吸衰竭的单位。经过10多年的努力,治疗病例数大幅度增加,近3年每年的治疗例数超过600例。由呼吸科牵头,先后组织过3项全国范围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分别对NPPV治疗早期AECOPD合并呼吸功能不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的AECOPD呼吸衰竭有创-无创序贯通气、NPPV治疗ALI/ARDS做出了客观评估,发现NPPV能显著降低早期AECOPD和ALI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大大地拓展了NPPV的应用指征;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策略的实施则将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时间从11.3天降至6.4天,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由28%降至6%,住院病死率由16.2%降至2.1%。上述相关研究结果被写入《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AECOPD的机械通气指南》《COPD诊治指南》及卫生部统编《内科学》教材,并列为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在全国进行广泛推广,先后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006)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

(二)体外膜式氧合(ECMO)

ECMO是体外心肺辅助技术的一种,能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肺功能。呼吸科从2006年开始开展此项技术,近3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为许多肺内或肺外疾病导致的有创机械通气不能维持满意通气与氧合的极重呼吸衰竭患者及时明确诊断、给予治疗赢得了时机。目前呼吸科每年完成ECMO10例左右,现已积累了国内较大数量的应用ECMO治疗极为危重呼吸衰竭的病例数据库,系统建立了ECMO的操作规范。

(三)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诊治

肺栓塞与肺血管病专科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在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等肺血管病临床与防治研究及诊断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主持参与制订《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制订了肺血栓栓塞症影像学诊断的技术规范,完成了关于抗凝、溶栓及诊断、发病机理的系列研究,在国际上权威杂志发表有较重要影响的研究论文,使我国防治与研究工作跃居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家科技攻关“十五”和“十一五”研究工作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肺栓塞的规范化防治:建立遍布28个省市自治区、205家医院参加的全国肺栓塞防治协作网;建成全国和地区性规范化诊疗示范中心;举办系列全国学术会议与规范化诊疗学习班,培训防治骨干逾四千人;大力进行科普宣传,使民众对肺栓塞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

本专科的系列工作全面推进了我国肺栓塞领域的学科与防治体系建设。我国医学界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临床检出率和规范化治疗水平显著提高,协作网中各医院诊断病例数近年呈10-30倍增加,肺栓塞住院构成比增加近10倍,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专业依托于国家呼吸病学重点学科、北京市呼吸和肺循环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平台,在我国肺血管病领域具有较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对我国肺循环疾病的防治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均已处于较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本专业组在肺血管病领域的相关研究中,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四)间质性肺疾病诊治

间质性肺疾病因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诊断困难,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欠缺,成为当今呼吸科医生面临的具挑战性的一种疾病。间质性肺疾病专业组充分利用掌握该领域的理念和技术,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治流程,规范临床诊治过程,具体包括间质性肺疾病病因学、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病理生理学评估,合并症评价,以及伴随疾病和危险因素的判别。规范化诊断和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和预后。

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流程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呼吸科医生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认识,诊断水平显著提高。呼吸科病房收治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从1999年的53例增加到2011年的近600例,其中外省市患者达到50%。间质性肺疾病专业、专家门诊就诊的患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3000余例次。

(五)胸膜纵隔疾病的诊治

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和纵隔胸膜占位是临床常见问题,其良恶性的鉴别至关重要。呼吸科采用内科胸腔镜、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以及纵隔镜等技术,有助于患者的积极诊治。同时,科室负责人施焕中教授长期从事肺脏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通过对胸腔积液患者免疫相关研究,阐述了多种T细胞亚群诸如Th17、Th22、Th9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等在胸腔积液中的分布、表型和功能特征。进一步研究阐明了上述Th细胞在胸膜腔局部发生和分化的过程,发现这些免疫细胞浸润到胸膜腔的全新机制。同时,系统探讨可溶性介质如IL-27、IFN-γ、ADA及多种肿瘤标志物对于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为临床使用这些诊断指标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六)临床戒烟

1、戒烟治疗:WHO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F17.2),在专业治疗的配合下,戒烟率可明显提高。目前证明能够明显提高长期戒烟率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戒烟的简短建议、药物治疗、戒烟咨询及戒烟热线等。1996年,北京朝阳医院开设了戒烟门诊,2010年门诊时间调整为每周一至周五全天,年门诊量达600-800人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戒烟经验。目前,呼吸科的戒烟门诊可开展戒烟药物治疗、戒烟咨询及戒烟热线服务。同时我们创新性的开发了戒烟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对就诊患者的吸烟情况进行电子记录,对于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系统将自动打印一张“戒烟处方”,处方内容包括吸烟的危害、戒烟方法、戒烟门诊和戒烟热线的信息等。该系统对临床医生将戒烟干预整合到日常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戒烟热线:戒烟热线是一种有效的戒烟治疗方法,通过电话的方式给予吸烟者进行戒烟咨询治疗。2004年,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开设了专业戒烟热线。2009年,受卫生部委托将该热线升级为全国戒烟热线4008885531。该热线是专业戒烟热线,配备有专业咨询人员,人工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早8:00至下午6:00。系统自动语音服务时间为全天24小时。

(七)呼吸内镜诊治技术

作为卫生部的呼吸内镜培训基地以及PCCM专修基地,已经开展了经支气管镜肺减容、超声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荧光支气管镜、硬气管镜检查、气道治疗等多项内镜诊治技术。同时每年为全国培养30名呼吸内镜专业人才。自2005年7月开展尖端可弯曲电子胸腔镜检查术1000余例,解决了临床上经常遇到的诊断问题。

(八)综合肺功能测试体系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功能室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临床呼吸生理实验室,目前拥有普通肺功能、运动心肺功能、气道反应性测试装置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测试系统等设备,能够开展肺通气、体描、弥散、脉冲振荡、呼吸肌力、运动心肺功能、气道激发试验等一系列呼吸生理测试,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胸腹部外科、儿科、妇产科、职业病评定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气道反应性试验方面,建立了完备的检测体系,能够进行乙酰甲胆碱、二氧化碳自主高通气激发试验、冷空气激发试验、运动激发试验等一系列气道反应性测试,在2007年通过了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审核,成为了北京奥运会指定实验室,参与北京奥运会运动员运动性哮喘的筛查和药物豁免申请的核准工作。目前,这一系列测试同样广泛应用于日常临床工作,对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病情监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九)非典型病原体和呼吸道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技术

在2009年甲型H1N1流行期间,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1000余例。在不明原因肺炎的诊治过程中,除了流感病毒,我们还具备了检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偏肺病毒和支原体、军团菌等引起肺炎的能力。应用该技术我们还研究了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规律,重点研究了病毒性肺炎,包括甲流和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规律、临床特征和治疗。该项技术已经成为综合医院新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规培信息汇总
全部评论
最热
最新
暂无数据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