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拟招生住培学员:4人
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包括港澳台);
2.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指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符合国家临床、口腔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考资格的五年制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不含成人教育、函授、网络、中起本、专升本、自考本科、专科学历);
3.2023年及以前毕业本科毕业生,需要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4.心理、身体条件能够保障正常完成临床培训工作。
报名方法及招录流程
(一)注册和填报第一志愿(4月8日—4月23日)
符合申报条件拟申请2025年度住培的学员(含本单位、外单位委托培养和面向社会招收住院医师)确定报考专业后,在https://pykjc.hubeihmdc.cn:34424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平台完成网上报名注册(2025级专硕研究生暂不需注册,待9月入学后按基地通知报名注册),上传身份证、毕业证等报名相关资料供培训基地资格审核。同时,在平台进行第一批次志愿填报,只能选择填报一个专业基地,其中其中委培单位人需提供单位委培证明,并须按照单位提供的基地和专业(专业必须与从事专业相符)填报。在第一志愿填报期限内,未通过志愿基地资格审核的学员,可以再次填报其他基地。
报考我院住培的考生,请加入“2025同济医院住培招录报名”QQ群(群号:1028694884),申请时注明“报名专业和姓名”。
报名注册时,必须上传以下材料(如未提供,视为未获得):
1.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扫描件;
2.本人学位证和学历证扫描件。如尚未毕业,可下载学信网的学历或学籍证明(非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类别学历不作为住培认定的有效学历);
3.执业医师资格证(不含助理执医)扫描件(须上传国家卫健委盖章页面、个人信息页面),2024年、2025年毕业尚未取得者可不提供;
4.委培单位人需提供在岗证明(盖有医院公章的劳动合同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等)、《委托培训证明》(若报名期间未上传,需在考试时现场提供)。
(二)第一批次招录安排(4月24日-5月31日)
1.4月24日开始进行考生资格审核,资格审核合格的考生可参加后续招录考试。招录考试含专业考试、综合面试等,考试将采取现场考核形式,具体考核安排详见后续招录考核通知。
2.专业考试、综合面试将均按百分制计入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第一志愿未能录取人员,进行院内调剂。院内调剂以专业基地及考生双向选择为原则。
3.5月31日前,培训基地将拟录取考生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结束且无异议后,培训基地在平台上对考生进行录取操作和发送录取信息。
(三)公布注册名单
招录工作完成后,平台以培训基地确认录取的学员信息为准汇总学员资料,经省毕教办经审核,待本年度招录学员报到后,将公布2025年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注册名单,作为国家住培平台录入的最终依据。
(四)报到与签订协议
培训基地于8月安排招录的2025级住院医师到基地报到(四证合一学员按教育部入学规定)。学员报到后一周内与培训基地按照《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协议范本》分类签订培训协议(非社会人学员)或劳动合同(社会人学员)。以“社会人”身份入培的学员一经正式注册,其人事档案根据劳动合同进行调转和管理。
已在平台上被录取无故逾期不报到的学员,视为主动放弃,取消培训资格。
同济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始于1995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根据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结合本科室特色实施三院轮转式学习,1、三院区轮转:三年规培期间根据科室安排结合个人意愿轮转三院区,不同人文下学习成长;2、半年不同教授组轮转:每半年轮转不同教授组,教授亲授所长,无所保留;3、不同亚专科轮转:目前科室有鼻-前颅底外科、耳-侧颅底外科、咽喉-头颈肿瘤外科、咽喉-鼾症中心、咽喉-嗓音中心、听力-眩晕中心等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三级学科布局,完成科室统一轮转要求外可根据个人意愿及兴趣选择专项轮转计划,术业专攻有所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表现突出的住培人员,有机会就读在职研究生,毕业时对学历及专业能力皆能有明显提高!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导师-学员一对一教学管理,每日教授临床教学查房,开展疑难病例讨论,每周开展学员小讲课,每周开展专科及相关科室读书报告会,每年更能直达各学术交流会,感受专科顶级学术氛围。此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20年新增头颈专科、鼻-颅底外科、耳-侧颅底外科解剖训练课程,由知名教授讲解,现场操作,综合运用多种高精尖技术如多种皮瓣修复技术、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4K/、3D高清影像、持续灌流耳内镜技术等,使学员更清晰直观地了解相关解剖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后续的手术操作打下了良好的解剖基础。
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种全面,手术方式多种多样,且科室重视人才培养,学员可由学科知名教授亲授教导,动手实操机会多。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基地成立以来,培养了大量优秀学员,参加国家住培结业考核理论考试首次通过率明显高于院内及省内平均水平。更有多名学员参加各类青年医师技能竞赛并获奖。
大家关心的若干问题
1、规培待遇如何,住宿如何解决?
同济医院规培生待遇在国内、省内属于第一方阵,并且医院在2024年克服疫情影响等客观困难,进一步提高了规培生待遇。我科规培生不仅有医院统一发放的工资,同时耳鼻喉科内还会根据个人的夜班及相关工作量发放科室绩效补贴。医院待遇参考下表:
同济规培生住宿由培训部统一安排居住在同济医院对面的“同馨花园”小区,也是同济医院教授居住的小区。住房为正规小区楼房,单人单间,距离上班地点近,可步行5min到达,居住环境安全、人员单纯,周边生活配套齐全。住培生按医院统一标准购买社会保险(含五险)。
2、考上的机会大么?报录比如何?
基于我科既往规培训练的优异成绩,经我科积极争取,科室获准的招生名额逐年增加,所以考生报考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考上的可能性较大,近三年来的报录比最高达到100%!
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其他内科、外科相对于就业潜力如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临床科室,所以无论你是拥有胆大手稳的外科天赋,亦或是有着耐心细致、观察入微的内科修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都能为你提供广袤的舞台。随着空气污染日益加重、人民对生活生存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病人也相应增多,他们包含了各个年龄段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病人,如儿童和成人的鼾症、过敏性鼻炎、各种恶性肿瘤等等,因此各大医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需求也越来越大,职业前景光明。另外,我科与省内特别是武汉市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有密切的联系及较多的交流机会,我科学员住培结业后就业前景良好,各个用人单位对其专业能力普遍评价很高。
4、以往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没有基础的人学习难度大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虽然专业性相对较强,但对于普通的常见疾病的入门学习却相对容易。并且科室采取半年不同教授组轮转的方式使得规培学员能更加全面系统学习不同亚专科知识。而且需要强调的是科室分组是按照一个主任医师,一个副主任医师,一个主治医师,另加一到两名住院医师为一组,简单来说就是每次分组你都直接参与管床,同时你会拥有两到三名的带教老师对你进行手把手式临床教学。同时在轮转期间规培生还被要求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急诊进行轮转,每天都可以接触大量病例,为之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5、科室的轮转计划如何安排
因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性较强但同时也多个科室有交叉,所以三年的规培大致分为两年半的本科室的专业规培和半年的其他科室(如麻醉科、外科、ICU等)的轮转。在本科室轮转期间大致是遵循“三院区轮转+半年不同教授组轮转+不同亚专科轮转”的原则进行轮转。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概况:
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耳鼻咽喉科学”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20年建立“湖北省鼻部炎症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2年获批“慢性鼻病精准诊疗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获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科室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年门诊量30多万人次,居湖北省首位。有实际床位200张(本部120张、光谷院区40张、中法新城院区40张)。拥有教授、主任医师1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1人,主治医师14人和住院医师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学位的医生46名,留学归国人员17名。科室已经形成了成熟的鼻-前颅底外科、耳-侧颅底外科、咽喉-头颈肿瘤外科、鼾症中心等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三级学科布局。
科室承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工作,80%以上学时由高级职称教师讲授,运用全英及双语教学方式。我科重视对外交流和合作,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肯塔基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邀请上述学校专家来我院讲学,参加我们举办的国际、国内会议,并派多名年轻医师赴上述大学学习。
科室主任陆翔教授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1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晨星岗”、2013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现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咽喉嗓音言语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咽喉学组副组长、湖北省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武汉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擅长咽喉、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外科治疗及修复,对喉癌、下咽癌、咽旁、颞下窝肿瘤手术及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带领的经口机器人手术团队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武汉市知识创新专项1项,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的研究。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7篇,其中IF>10(3篇),IF>5(10篇),最高影响因子14.71。专利5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同济医院概况:
同济医院1900年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经过120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方法科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创新型现代化医院,其综合实力居国内医院前列。
百年同济,名医荟萃。一大批专家、教授享誉海内外,其中,陈孝平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丁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名,255名教授曾获得博士导师资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96名。
医院现有主院区、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设6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0个(全国第二)。主要医疗工作量不断刷新荆楚医疗史,年门、急诊量连续10多年保持湖北省第一。
10万+规培生都在关注的公众号
👇👇